项羽1.76目录
按照某些观点,古代人一定比现在矮,是这样吗?我们古代中国人身高多少呢?我们中国人身体上一定是矮子吗?
举个例子
史料记载,汉高祖长七尺八寸1米80
韩王韩信是原来韩襄王的庶出孙子,身高八尺五寸1米94
东方朔22岁时身高九尺三2米05
曹操身长七尺1.61米著名的矮子
关羽九尺半2米07著名谋士程昱东郡东阿人也。
长八尺三寸1米9
巨毋霸1丈3米高历史上有明确记录最高的人
马腾为人长八尺余
赵壹身长九尺(2米),美须豪眉,望之甚伟。
(《文苑列传赵壹》)
刘表长八尺余,(《三国志》卷六《刘表传》)
管宁长八尺,美须眉。
(《管宁传》)
何夔长八尺三寸,1米90容貌矜严。
(《何夔传》)
何熙身长八尺五寸1米94(裴松之注引华峤《汉书》)
诸葛亮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诸葛亮传》)
古书上还有很多
曹操的身高在50年代的中国并不特别矮但在当时几乎是侏儒
以至不好意思见匈奴使节
现代的名人8尺的几百年来就一个而已比单一个三国时期就要少了多少呀~
古人身高比现代高一点是没有疑问的一般来说非常杰出的学者的身高
不会是比普通人的身高要高太多三国时期诸葛亮刘表管宁等大文人的身高普遍
在8尺(1米85)很能够说明问题!
有人说那可能使史书上胡扯,或者是度量衡换算上有问题,是这样的吗?
让我们看看最直接的考古学例子:商代河南一男性骨骼,身高为1.85米。
更出土8000年前男女合葬遗体,男子身高超过1.90米,女子也超过1.70米。
更直接的例子:西汉金缕玉衣,这些由玉片跟金丝做成的殓服,为死者量身定做让我们看看它们的长度,出土西汉梁王玉衣,长1.80米,其妻子玉衣长1.76米,刘修玉衣,长1.82米,而刘胜玉衣长1.88米,其妻子玉衣长1.74米。
刨除玉片的厚度,在考虑到其主人年老,身体出现一定萎缩,可以说其实际身高基本等同于玉衣长度。
考古人员2005年4月在百色市右江区首次发现了一座新石器时代墓地遗址,经验证,距今约6000多年。
让文物工作者最为惊奇的是,这里出土的古人遗骸骨骼粗大胜于今人,有的身高超过180厘米。
考古工作者近日对位于陕西省商南县境内的一处古文化遗址发掘了4000年前古人身高1.9米。
虽然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演变,墓葬内古人遗骸仍然保存完好,考古工作者对部分墓葬的古人遗骸进行了测量,第4号墓古人肱骨长32.5厘米,第6号墓古人股骨长达50厘米,身高更是超过180厘米。
中国古代的四书记载,文王身高十尺,汤高九尺,又说七尺须眉男子。
现在少有身高六英尺的人(古人的尺是一肘,约合一尺五寸)。
而孔子身高周尺换算过来应该是1米92。
而夏禹据说是一位身高超过2米的巨人。
三国时期,据说刘备身高为1。
72米,张飞为1.84米,而关羽为2.07米,吕布居信为1.95米。
唐朝一步,以唐太宗李世民左右脚各走一步的长度为准,一步约为1.667米。
也就是李世民的步距是0.8335米
依照一般性的公式:步距=身高-100
也就是李世民身高约为1.83米左右
挺高的吧?
或许有人会说:李世民有点胡人的血统,自然比较高
那么我们说个正宗的汉人血统的古人
到了宋代
宋代的步,是按照宋太祖的标准来的,一步约为1.536米
按照上面的方法来算
宋太祖的身高约为1.77米左右
这下能估计出古代人身高的水平了吧?
相当厉害,项羽精通十八般兵器,其中独爱百兵之王--枪!传说项羽起兵之前会稽郡曾天降陨石,后项梁私下请当地铸造兵器的名人们来用此石取铁为项羽锻造兵器,经九天九夜终锻成一杆巨型錾金虎头枪,长一丈二尺九寸,重129斤,仅枪杆就有碗口般粗细,项羽为其起名曰“霸王”!此枪常人需两人齐力方可抬动,然项羽天生神力使此枪只有单手,后来更自创出一套无敌的枪法“单手十八挑”!当初起义之时项羽曾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吓的众人趴在地上不敢动弹,后来的百余次大战每次都身先士卒杀兵斩将,于最后的乌江边上更是独杀数百人!不愧为中国史上最强武将!现代文学作品中,有人曾这样的点评项羽,“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喑呜叱咤,千人皆废,为什么身死东城,为天下人笑?他的失败原因‘妇人之仁,匹夫之勇’两句话包括尽了。
当其败北之时,如果渡过乌江,卷土重来,尚不知鹿死谁手。
而项羽向天长叹:‘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何面见之?纵不言,籍独无愧于心?’英雄一世却没能战胜自己的自尊心!放弃了一线生机。
”
身高嘛史记上说是8尺,当时一尺等于23.1cm,就等于1.84米
历代丁姓名人简介
丁姓是当今中国第四十六大姓。
历史上的丁姓名人主要有以下一些:秦末项羽部将丁固,汉初大将丁复,东汉经学家丁恭,三国时吴国大将丁奉、魏国名士丁仪,唐代太常卿丁公著,清代将领丁宝桢、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江苏巡抚丁日昌等。
丁恭:山阳东缗(今山东金乡县东)人,汉代学者,时称大儒,曾任谏议大夫、博士。
后升为侍中祭酒、骑都尉,卒于任上。
丁谓:苏州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北宋真宗时任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后升至宰相,被封为晋国公。
其修复京城的故事被尊为古代“运筹学”运用的典范。
丁度: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文字训诂学家,官至端明殿学士。
曾与李淑等刊修《韵略》,又刊修《广韵》成《集韵》。
丁顗:祖籍恩州清河(今属河北省)人,后迁居祥符,北宋著名藏书家,共搜集图书至八千卷。
丁琏: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北宋元丰年间进士,任朝议郎一职。
丁敬: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清代篆刻家,喜好金石文字,善鉴别,工于诗、书、画,尤精刻印,开创了“浙派”,被誉为“西泠八家”之首。
丁丙:浙江省钱塘人,清末藏书家,撰有《善本室藏书志》,著录其藏书中珍贵部分。
丁谦: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地理学家。
著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六十九卷。
丁玲:湖南省临澧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以《莎菲女士的日记》而闻名。
其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斯大林文学奖。
解放后,任《文艺报》主编、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丁颖:广东省高州人,现代农学家、水稻专家。
曾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
解放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等职。
丁大全:南宋镇江(今属江苏省)人,官至右司谏、签书枢密院事、右丞相。
丁云鹏:休宁(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画家,擅画人物,佛像、山水、花卉,亦会作诗。
丁启睿:明代河南永城人,官至兵部尚书。
丁耀亢:山东省诸城人,明清文学家。
著有小说《续金瓶梅》等。
丁观鹏:京师(今北京市)人,清代画家,最精于人物画。
丁应曜:汉初,在淮阳山里隐居,不愿出来做官。
汉高祖派大臣,请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为官,应曜坚决不去。
时人说:“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